:::

資訊學院發展目標與未來願景

胡毓忠院長 1980 年畢業於政大應用數學系,在美國完成了作業研究與系統分析碩士與電腦科學博士。碩士畢業後曾經任職 3 年於電信總局(中華電信)的電信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於 1991 年起受聘於本校資訊管理系,爾後協助推動成立資訊科學系。後續擔任過資科系系主任,最近則擔任電算中心主任、資訊學院籌備處主任和首任院長,超過 30 年的學術職涯都服務於政治大學。

資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從 1970 年代早期的網際網路(Internet) 萌芽和發展,開放式 Internet 的數據網路取代了原有語音電話網路,是當時各大電信網路公司管理者無法預知的事實。Web 1.0 的原創者 Tim Berners-Lee 選擇了 Internet 的網路協定與架構,更是促成如 Facebook、 Twitter、Instagram 等 Web 2.0 社群網路興起的主因,搭配行動手機的方便性讓社群媒體顛覆了人類的日常生活訊息的分享。維基百科和 Google 搜尋引擎則讓人類的知識散播與獲取更為快速與有效。

依據摩爾定律,電腦的硬體效能將是每 18 個月成長 2 倍,搭上電腦硬體效能提升與深度學習演算法的演進,透過行動通訊裝置在社群網路上大量資料分享與資料分析,促成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應用產生革命性的變革,過去認為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人類的生活因此更為多采多姿。顛覆式資訊創新科技是一把兩面刃,它有正面的效益與反面的副作用。假新聞的產生與快速流竄,個人隱私保護被侵犯,網路詐騙和國際洗錢等不一而足。現有的法律與社會組織架構的運作往往無法快速與有效因應科技的發展和變化,這將是造成負面效應的主因之一。 

最近發展 Web 3.0 加密數位貨幣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區塊鏈架構,將是此新一波顛覆式資訊創新科技浪潮下改變人類金融系統的一大挑戰,這項趨勢已經是一個現在進行式。政大資訊學院希望在此顛覆式資訊創新科技發展的浪潮下,發揮高等教育者知識播種者的角色,教育政大的學生們掌握住此資訊科技發展的理論基礎與核心技術,並更進一步透過跨域學習來探索科技對於人類所產生正反兩面的因果關係,找出解決之道。資訊學院的專業與跨域的發展因此具有其獨特性,因為科技所產生的問題,未必能夠完全由科技本身的技術和思維來解決,而需透過社會科學的法律、傳播、金融等其它專業領域整合來找出其可能的處方箋。

資訊學院院長兼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 胡毓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