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到的、扭曲的黃金計畫

【文/台灣運動產業協會理事長 徐正賢】

2020東京奧運,在多位台灣選手傑出的表現下,共獲得12面獎牌,取得了空前成績,值得國人給予所有在奧運殿堂辛苦奮戰的運動員、教練團隊、相關行政團隊最高的敬意。東奧獎牌數創新高,但接下來呢?台灣競技體育與運動產業的下一步是什麼?
 
本屆奧運成果,和過去幾年政府在體育發展的經費逐年增加,有一定的關係,但近日許多「黃金計畫」相關報導,直接與這次競技表現畫上等號,個人不太認同,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從定義上來看,何謂黃金計畫?從官方說明可以看到(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2E29F59AC74C8B0),除預算數較過往高,其餘提到的「實施措施」,如:國內外參賽與移地訓練所需資源、專屬人力(教練、防護員或物理治療師、體能訓練師、陪練員等);訓練及比賽所需器材裝備,及全面運科支援(生理體能、生物力學、運動心理、營養生化、醫學防護、運動資訊等),我想,絕大部分朋友都會認為,這些作為,不是本來就應該做的嗎?
 
如果,教育部體育署和國訓中心認為,我們提供了美、歐、日等體育強國「早已行之多年的訓練相關整合服務」,台灣選手就在東奧創下歷史佳績,這是否意味著,過去因為沒有做到他國早就做到的「標配」,我們錯過了多少在亞奧運奪牌的機會?我們蹉跎了多少運動員的青春歲月?
 
如果大家認同上述的說法,主管機關是否該向過去眾多犧牲在亞奧運戰場上的選手們,誠心地說聲「對不起,黃金計畫來晚了!對不起,我們的知識和整合能力都遲到了!」
 
如果單純以「奧運奪牌」為精準目標,黃金計畫應該做到的整合支援方案,本來就該做、早就該做!而且,更應該廣泛地把這樣的觀念和方案落實在基層運動隊伍中。
 
黃金計畫的執行與檢核方式,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如果教育部體育署和國訓中心只因為「贏球治百病」,想吹牛黃金計畫有多偉大,我覺得已經是「誇大不實」,有「假廣告」之嫌了。
 
對競技運動選手和教練來說,一個大賽的結束,意味著,下一個大賽的準備期,也將正式開始。每當國際賽事,我們瘋狂為國手們加油打氣的同時,還有一大群年輕、渴望未來也登上國際舞台的基層運動員,正在默默的努力著。他們沒有黃金計畫的支持,沒有太多人的關注,但每一位已經登上國際舞台的國手,都孤獨地走過很長的這麼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