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級企管系/40分之1 國民外交 陳凱翔心繫移工議題

本報記者 陳家弘

牆上掛著數十張相片,反映不同族群的生命故事。One-Forty社團法人臺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創辦人陳凱翔,關懷在臺移工群體,期待他們這趟旅程能充滿價值、獲得啟發,累積有用的知識技能。

「臺灣每40人中,就有一位移工。」談起「One-Forty」,陳凱翔運用專業思維,將非政府組織(NGO)形象作為品牌經營,使用移工人口佔比為意象的「One-Forty」不僅好記,更是開啟理念故事的鑰匙。

「大學時,我花很多時間在圖書館,從書本中探索自我。」從書中看到世界各地的NGO與社會工作者,為特定理念、議題全心投入,給他的心靈帶來震撼,也期許畢業後,能以專業貢獻社會。

「黃國峯、別蓮蒂老師帶領課程的方式,讓我學到許多。」回憶起企管系課程,陳凱翔對二位恩師最有印象。他們將課堂打造成利於交流的環境,沒有標準答案,讓學生想法源源不絕,同時看見事物更高層次與本質。這也啟發他在One-Forty以此模式帶動團隊,鼓勵團隊激發點子。

役畢後,陳凱翔給自己一年空檔(Gap Year)。透過國際志工組織,他先到印度服務。「我遇到一群有專業技能、分工明確的社會工作者。」他看到許多不同專業技能的工作者,為了相同理念,貢獻所能。陳凱翔發現,社會工作不僅要有熱忱,更需要多元專業支持。自己企管系專業背景,也能在NGO發揮所長。

真正讓陳凱翔關注移工的契機,來自擔任國際志工的另一段體驗。在菲律賓,他結交許多當地朋友。「他們知道我從臺灣來,談及有很多親戚、朋友也在臺灣工作。」意識到許多移工因不同理由離鄉,陳凱翔返臺後,也去尋找這些朋友的家人,為他們帶來關懷。

「旅行時,我喜歡和陌生人有連結。但在臺灣看到移工,卻從未和他們說過話。」一連串反思,讓陳凱翔開始想為移工做些事。 One-Forty的理念與組織,也在結合夥伴後建立起來。

「很多人想在臺灣賺錢,回鄉開個小店、餐廳。」為幫助移工更好融入臺灣社會,完成人生願景,陳凱翔與One-Forty成員們,將重心放在移工教育。透過開設小型學校,提供語言學習、照護技能培訓等進修管道;對於想返鄉經商者,他也發揮企管系專業,開辦「移工商學院」,從進貨成本規劃到行銷皆予以指導。

One-Forty也對臺灣群眾提供教育管道,一方面深入校園,辦理工作坊、演講,促進學生認識移工;另一方面深入雇主家庭,透過移工雇主支援計畫,協助雇主理解移工語言、文化,建立雇主與移工間互信。

回顧職涯,陳凱翔認為,「找到自己真正好奇的事物,並加以探索」非常重要,藉由持續探索,慢慢找到自我價值與社會定位。他也勉勵政大人,不要被科系侷限,每個科系專業都能與其他領域連結成「線」,許多不同的「線」所構成的「面」,則有可能創造出更多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