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度舉辦講座教授及玉山學者交流茶會 促進跨領域對話 提升研究量能

本報記者 林婕宇

為促進跨領域學者交流,國立政治大學日前首度舉辦「講座教授及玉山學者交流茶會」,校長李蔡彥廣邀不同領域學術界翹楚、玉山學者們在商學院義育廳展開對話。李蔡彥致詞中以近期哈佛大學傳出整併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消息為開場,強調這並非否定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性,而是代表未來在高教領域中人文社會科學上的「改革」和「轉型」將更為重要。「人文社會科學必須跟社會產生關聯,必須隨著時代脈動一起前進,這才是我們所期待的。」因此,他也以政大的人文社會學科未來發展方向為題,歡迎與會者共同討論、指教。

談及人文社會學科對於社會的重要性,政治系講座教授黃紀以自己的專業為例,表示許多人可能覺得政治學冷門,但其實現實中很多政治事件都可以用政治學理論來解釋, 「政治學的學理可以幫我們透視一些看似混亂的局勢,並看得比一般人更多。」心理系講座教授曾志朗也肯定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當各領域的智慧、技術快速發展時,仍驅動所有文明發展基礎。他也強調跨領域的重要性,「這已經不是能用單一學科解決的,我們要跨出去,才能真正了解人類的文明、人的智慧在哪裡。」曾志朗從各個層面點出臺灣面臨的現象,包括少子化、醫療分配不均、新科技出現等,而他認為政大最有責任去了解、研究並尋求解方。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講座教授蔡明月也提出建議,她表示「行銷」能力很重要,要如何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表現出來,提升政大能見度是重要課題。她以香港的大學為借鑑,建議相關單位可以建立專門學術平臺,協助老師推廣個人發表與資料,增加被參考、引用的機會。資管系教授李曉惠則表示,若能透過校級平臺推廣跨領域研究,將為研究帶來更多元面向觀點與切入,「把單一不同研究的人串連起來,相信將能做出更大貢獻。」她接著也提到政大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目前已有許多不同科系老師加入,便是跨領域深耕計畫的體現,希望能化零為整,借重更多不同系所多元專業交流,透過多學科整合來提升研究量能。

玉山學者、社科院教授何漢理則在會議中提出其獨到見解,他認為對於大學的使命必須有革命性的思考, 並建議應該拓展研究的廣度(translational research)。對臺灣而言,新型態大學的使命,是讓人民可以不斷地在每日生活中參與公共事務、決策。他表示,大學必須要有能力把研究轉譯給公民,支持民主社會的運作。當中國強調傳統大學研究時,臺灣更有機會在新型態大學扮演領導角色。他也提到臺灣有面對各種挑戰如少子化、戰爭衝突等經驗,相關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是對世界的重要貢獻,而這是臺灣,尤其是有人文社會科學優勢的政大可以一起思考貢獻之處。

「政大是個有實力的學校,但還沒讓社會感覺到我們的力量。」前教育部長、前政大校長及講座教授吳思華亦認同政大應利用其人文底蘊豐厚的優勢,更積極地與社會對話,將豐富的人文社會研究成果呈現出來。「理性評論現在的社會意見,建立深刻的理論基礎做未來想像,以及在衝突間找出解決方法。」吳思華如此建議。如何集結內部力量、發揮學校實力,讓社會看見並支持,進而吸引更多資源注入,是學校值得持續努力的方向。

交流會在眾學者熱烈發表下來到尾聲,校長最後以高教深耕計畫中「大學是平的」理念提出未來期許,他表示:「希望降低各個領域之間的藩籬,以及大學的邊界,連結社區、社會與國際社群,發展文化智帶,善盡社會責任。」他也期許校內有更多跨領域整合,並且產出更貼合社會的研究,同時努力被世界看見,凸顯出臺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