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貓生態食農傳播實踐」課程 激發學生對貓空生態與食農傳播興趣

本報記者 梁家柔

為實現大學社會責任,深化與臺北市政府推動的「三貓計畫」合作,政大近年積極與「鄰居」臺北市立動物園交流,參與「三貓生態大踏查」計畫,針對貓空地區、政大後山等地進行動植物調查。此外,政大更開設通識課程「三貓生態食農傳播實踐」,在通識教育中心與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的支持下,由新聞系兼任助理教授汪文豪協助開課,讓政大學生能親近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進而回饋鄉里,以實現「永續」的理念。

臺北市政府的「三貓計畫」希望連結木柵貓空、貓纜與動物園貓熊進行整合行銷,政大身為鄰近貓空的學術單位,近年持續深耕文山地區,積極保存在地文化與自然生態。為此,政大校長李蔡彥今年 3 月率領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與國際合作處主管同仁拜訪動物園,達成辦理師生參訪交流、合作開設通識課程與場域活化等共識。

「去年開始動物園已針對貓空所在的萬興里與指南里山區做生態調查,我們建議今年度可將調查樣區再延伸至政大後山來。」汪文豪提到,本學年度新開設的「三貓生態食農傳播實踐」,除了與動物園課程合作深化生態調查結果,也納入食農教育、里山倡議與生態藝術等議題。課程共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生態、食物與農業。汪文豪在課程中安排學生由三貓生態大踏查執行團隊、臺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李承恩與周時平講師帶領,在政大環山道的飛龍步道登山口附近進行夜間觀察。

「有看到大赤鼯鼠、青竹絲、蟾蜍,還有盲蛇,大家就會蠻興奮的,平常很少會晚上去後山。」修課學生吳宗桓參與夜間生態觀察後表示,這是他就讀政大以來,第一次認真觀察學校路邊的水溝與擋土牆,「我們總是搭著校內公車呼嘯而過,反而忽略了這些小地方,其實是另一群生物的大世界。」

除了夜間觀察活動獲得同學熱烈迴響,汪文豪也在課堂中帶著同學品嚐文山區在地的蜂蜜與茶葉,讓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與食農生態,「其實我們山上生態環境很好,有很多特殊的物產來源,但大家平常很少去了解食物是怎麼來,其實有很多奧妙。」 而該課程也與各方合作,像邀請木柵在地青年茶農張欣柔分享茶人智慧,優人神鼓策略長張肖龍介紹里山川 2.0 計畫以及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執行長邱慧珠,讓同學看見地方創生與生態藝術的可能。

此次課程也和動物園合作,透過同學們的腦力激盪,一同爬梳動物園從圓山搬遷木柵的過程與現今所在地頭廷魁歷史,並提出在地人文歷史的相關策展企劃,未來可能用於活化動物園的閒置空間。期盼雙方透過課程合作、文史調查、場域走讀與國際合作,打造臺北市文山區為國際文化大學城。